2015年南昌九大重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億元:“中國芯”點亮“南昌光谷”
近年來,南昌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一手抓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提升,著力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4個千億產業和生物醫藥、航空制造、紡織服裝、新能源、機電制造5個五百億產業。2015年,九大重點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61.2億元,同比增長7.7%。
2015年9月,中航工業洪都參與生產制造的C919大飛機項目獲得適航標簽,標志南昌在世界大飛機制造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在南昌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以及唯一實現硅襯底LED芯片量產的國家。
聚焦重“點”做大項目
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
在南昌綜保區東南角,與德智能制造科技園項目200畝的工地上,一期已經封頂,500多名工人正在揮汗如雨,裝修廠房,5個塔吊正在忙碌,項目預計2017年3月投產。
據了解,該項目由國內排名第三的手機原始設計制造商(ODM)上海與德通訊公司投資建設,其1000萬只魅族系列機型設計、研發、制造已切換到南昌。其承接的中興、華碩、聯想、MOTO、樂視生產業務也明確落地南昌,并實現一個客戶一個車間,專門化制造,預計一期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90億元。
產業發展升級,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南昌圍繞汽車、食品、電子信息等九大主導產業,堅持“引龍頭、帶配套”和“抓配套、引龍頭”,開展針對性產業招商,集中力量引進和推動了恒動新能源鋰電池、寶群電子、業際光電、ivvi(依偎)手機、南昌業際觸控顯示生產基地、新日光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
2015年,全市共推進實施3000萬元及以上工業重大項目335項,項目總投資1360.01億元,列入全市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的工業項目56項。
一批“高大上”的產業項目
落戶南昌
南昌發展“高”“新”制造業,牽住了強工業的牛鼻子,一個個“高大上”的產業項目落戶南昌,并迅速形成生產力。
中航工業洪都參與生產制造的C919大飛機項目第二架前機身和中后機身順利通過中國民航江西監管局適航制造符合性檢查,獲得了適航標簽,這標志著南昌在世界大飛機制造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國北車江西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填補了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空白,實現了“南昌地鐵”南昌制造、南昌維修。
南昌企業持續發力,工業發展強勁。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突破1300戶,比2014年凈增90戶。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工業企業突破600家,10億元企業突破80家。江鈴集團、正邦科技、歐菲光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500億、200億、100億元大關。
聚焦連“線”推進產業集群
“中國芯”點亮“南昌光谷”
近年來,南昌致力于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作為全國7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之一,南昌已擁有晶能光電、聯創光電、欣磊光電等優質企業,形成了硅襯底LED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在南昌,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唯一實現硅襯底LED芯片量產的國家。如今,晶能光電已探索出一條以技術引進資本,以資本撬動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垂直布局,已形成擁有12家企業的硅襯底LED產業集群雛形,輻射帶動效應明顯。
南昌將以打造“南昌光谷”為目標,形成以南昌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為核心區,南昌經開區、青山湖區、進賢縣為擴展區,以吉安、萍鄉、新余等地區為輻射區,梯次分布、最終輻射全國的區域布局。
南昌產業集群正繼續發力,集群優勢更加凸顯。我市既大力培育光電、航空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又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改造提升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目前,全市9個省重點產業集群中,新興產業集群占61.5%,高于全省45.4個百分點。
南昌航空工業城迅速崛起
8月16日,華夏九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九州通航”)在風光秀美的瑤湖森林公園落戶。未來,在南昌打“飛的”去旅游將不再是夢想。
據了解,華夏九州通航注冊資本4億元,規劃總投資達100億元,由通航總部、通航運營基地和服務中心三部分組成,占地近千畝。
2008年,高新區以承接大飛機項目為契機,提出重點發展航空產業,在園區內規劃建設總面積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業城。近幾年,高新區航空產業迅速發展,南昌航空工業城已聚集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洪都商用飛機股份有限公司、華夏九州通航等企業或科研單位10余個。未來,高新區將建設成國內一流的飛機整機制造基地和特色鮮明的集航空制造、飛機維修、新機試飛、飛行員培訓、飛行俱樂部等業務于一體的通航服務產業基地。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力
針織服裝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青山湖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以來,青山湖區重點推進了中國(江西)針織服裝創意產業園、江西品牌服飾產業園等產業集群的建設。2015年,青山湖區針織服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79億元,同比增長8.5%,在全省九大針織服裝產業基地中排名第一。
青山湖區針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是南昌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進一步發力,紡織服裝、食品、機電等傳統優勢產業逐步發展集聚,形成以青山湖區紡織服裝基地為主導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形成以南昌小藍食品產業基地為主導的食品產業集群。此外,還形成以經開區為主導的機電產業集群。
聚焦擴“面”發展工業園區
項目落戶后要發展,產業集群要做大做強,離不開園區這個發展載體。目前,全市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9家,其中3家為國家級開發區。為使全市各工業園區走錯位互補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我市要求各開發區、工業園區根據各自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等確定首位產業。
南昌不斷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工業園區對產業發展的載體作用進一步增強。例如,南昌著力建設研發、檢測、采購、營銷、專業市場等產業支撐服務平臺:高新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打造了浙大科技園、軟件科技園等4個特色產業園區,率先打造了中部地區第一個云計算平臺——鄱湖云計算平臺,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公共服務平臺;進賢縣圍繞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深度轉型,搭建了出口商檢、成品檢測、消毒滅菌等專業平臺。
2015年9月,中航工業洪都參與生產制造的C919大飛機項目獲得適航標簽,標志南昌在世界大飛機制造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在南昌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以及唯一實現硅襯底LED芯片量產的國家。
聚焦重“點”做大項目
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
在南昌綜保區東南角,與德智能制造科技園項目200畝的工地上,一期已經封頂,500多名工人正在揮汗如雨,裝修廠房,5個塔吊正在忙碌,項目預計2017年3月投產。
據了解,該項目由國內排名第三的手機原始設計制造商(ODM)上海與德通訊公司投資建設,其1000萬只魅族系列機型設計、研發、制造已切換到南昌。其承接的中興、華碩、聯想、MOTO、樂視生產業務也明確落地南昌,并實現一個客戶一個車間,專門化制造,預計一期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可達90億元。
產業發展升級,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近年來,南昌圍繞汽車、食品、電子信息等九大主導產業,堅持“引龍頭、帶配套”和“抓配套、引龍頭”,開展針對性產業招商,集中力量引進和推動了恒動新能源鋰電池、寶群電子、業際光電、ivvi(依偎)手機、南昌業際觸控顯示生產基地、新日光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
2015年,全市共推進實施3000萬元及以上工業重大項目335項,項目總投資1360.01億元,列入全市重大重點項目建設的工業項目56項。
一批“高大上”的產業項目
落戶南昌
南昌發展“高”“新”制造業,牽住了強工業的牛鼻子,一個個“高大上”的產業項目落戶南昌,并迅速形成生產力。
中航工業洪都參與生產制造的C919大飛機項目第二架前機身和中后機身順利通過中國民航江西監管局適航制造符合性檢查,獲得了適航標簽,這標志著南昌在世界大飛機制造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國北車江西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填補了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空白,實現了“南昌地鐵”南昌制造、南昌維修。
南昌企業持續發力,工業發展強勁。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突破1300戶,比2014年凈增90戶。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工業企業突破600家,10億元企業突破80家。江鈴集團、正邦科技、歐菲光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突破500億、200億、100億元大關。
聚焦連“線”推進產業集群
“中國芯”點亮“南昌光谷”
近年來,南昌致力于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作為全國7個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之一,南昌已擁有晶能光電、聯創光電、欣磊光電等優質企業,形成了硅襯底LED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在南昌,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的誕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日美之后第三個掌握藍光LED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國家、唯一實現硅襯底LED芯片量產的國家。如今,晶能光電已探索出一條以技術引進資本,以資本撬動產業的發展模式,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垂直布局,已形成擁有12家企業的硅襯底LED產業集群雛形,輻射帶動效應明顯。
南昌將以打造“南昌光谷”為目標,形成以南昌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為核心區,南昌經開區、青山湖區、進賢縣為擴展區,以吉安、萍鄉、新余等地區為輻射區,梯次分布、最終輻射全國的區域布局。
南昌產業集群正繼續發力,集群優勢更加凸顯。我市既大力培育光電、航空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又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改造提升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目前,全市9個省重點產業集群中,新興產業集群占61.5%,高于全省45.4個百分點。
南昌航空工業城迅速崛起
8月16日,華夏九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九州通航”)在風光秀美的瑤湖森林公園落戶。未來,在南昌打“飛的”去旅游將不再是夢想。
據了解,華夏九州通航注冊資本4億元,規劃總投資達100億元,由通航總部、通航運營基地和服務中心三部分組成,占地近千畝。
2008年,高新區以承接大飛機項目為契機,提出重點發展航空產業,在園區內規劃建設總面積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業城。近幾年,高新區航空產業迅速發展,南昌航空工業城已聚集中航工業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洪都商用飛機股份有限公司、華夏九州通航等企業或科研單位10余個。未來,高新區將建設成國內一流的飛機整機制造基地和特色鮮明的集航空制造、飛機維修、新機試飛、飛行員培訓、飛行俱樂部等業務于一體的通航服務產業基地。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力
針織服裝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青山湖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以來,青山湖區重點推進了中國(江西)針織服裝創意產業園、江西品牌服飾產業園等產業集群的建設。2015年,青山湖區針織服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79億元,同比增長8.5%,在全省九大針織服裝產業基地中排名第一。
青山湖區針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是南昌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進一步發力,紡織服裝、食品、機電等傳統優勢產業逐步發展集聚,形成以青山湖區紡織服裝基地為主導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形成以南昌小藍食品產業基地為主導的食品產業集群。此外,還形成以經開區為主導的機電產業集群。
聚焦擴“面”發展工業園區
項目落戶后要發展,產業集群要做大做強,離不開園區這個發展載體。目前,全市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9家,其中3家為國家級開發區。為使全市各工業園區走錯位互補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我市要求各開發區、工業園區根據各自特色優勢、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等確定首位產業。
南昌不斷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工業園區對產業發展的載體作用進一步增強。例如,南昌著力建設研發、檢測、采購、營銷、專業市場等產業支撐服務平臺:高新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打造了浙大科技園、軟件科技園等4個特色產業園區,率先打造了中部地區第一個云計算平臺——鄱湖云計算平臺,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公共服務平臺;進賢縣圍繞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深度轉型,搭建了出口商檢、成品檢測、消毒滅菌等專業平臺。
上一篇:南昌光谷:鑄就全球LED高端品牌